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

無心老闆 無薪員工
◎ 張烽益

  無薪假這個被吳敦義宣稱可以獲頒諾貝爾獎的新發明,在二○○八年橫掃全台,當時有超過二十萬名勞工受到波及。如今無薪假再度來襲,馬政府沒學到上次的教訓,依然束手無策,連最基本掌握訊息的通報體系都七零八落,勞工恐怕必須自求多福。

  科技大老理直氣壯說,政府不要管太多,馬英九則以拜託的口吻說,賺錢獲利的企業,最好不要放無薪假;頓時,高下立判,凸顯當前台灣,財團凌駕國家的現實。

  檢視這些放「無薪假」的企業,難道企業體質都比較脆弱?難道政府從沒關注協助過他們?難道這些企業都慘澹經營?答案顯然都不是。恰恰相反,這些放無薪假的企業,都是雄霸一方、向政府要地有地、要資金有資金、要免稅就免稅、在股市呼風喚雨的高科技明星級企業。

  無薪假只不過揭露了他們的貪婪,在冷血競逐利潤下,勞工被當成免洗餐具般丟棄的殘酷無情,口口聲聲說把員工當成企業重要資產,只不過是公關包裝的場面話。

  勞委會說,無薪假合不合法,憑藉有無勞資協議同意書來判斷,但當個別勞工面對人資部門發下來、並要求立即收回的協議書時,事實上根本毫無考慮猶豫的空間,如果沒有以工會集體力量為後盾所進行的集體協商,那一切的勞資協議都是企業的遮羞布罷了。

  政府如果不能對於這些過去幾年獲利上億企業,因應短期景氣循環,就大放無薪假的行為,進行有效的遏止與管控,而任由資方只要取得協議同意書,就取得合法性,那這個政府的無能,將不辯自明。

 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,但是台灣這些號稱高科技的電子業,卻始終缺少人性。台灣的勞資關係,從台灣開始放無薪假的那一刻,就起了根本性的質變,「少了人性,多了算計」的管理方針,將蔓延各產業,未來勞資雙方將更斤斤計較、將本求利,其影響之深遠,執政者豈能不憂慮。

(作者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、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,刊載於2011/11/4自由廣場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